加入书签


第十六章

作者:子竹



    大格格一夜未眠。

    她回到自己房中,命阿宝沏上一壶京片,自己在八仙桌子旁坐下,望着桌子上的四两重蜡烛出神儿。

    现在子时已过,应该是二月初九日了,今天她就得进宫里头受皇上选看。

    想到觐见皇上,特别是想到作为秀女受皇上选看,她的心止不住通通地急跳起来。

    虽然她嘴上说得很轻松,仿佛对选秀之事根本不大经心,但自从去年旗里头的佐领恩祥来说,已将她祖孙三代职名及她本人的生辰年月时辰开列,呈报到户部去了以后,她的心就一直不能平静下来。

    她想了许多许多。

    她今年十月初十日就满十八岁了,是应该考虑出嫁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而首先应当考虑的便是如何应选秀女。

    清代皇帝的皇妃来源与历代都不同,它有自己一套独具特点的选秀女的制度。

    满洲人进关以前,太祖努尔哈赤时代,还谈不上后妃制度,这位大清王朝的奠基人先后纳妻妾十四人,但她们既无封号,也不分等级,皆称为“福晋”。

    到了努尔哈赤的儿子太宗皇太极,自立为皇帝并改国号为大清,改年号为崇德的时候,才将自己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册立为皇后,这是满清历史上以正式大礼册立的第一个皇后,即史称的“孝端文皇后”。

    至于努乐哈赤的福晋之一,也是皇太极生母的孝慈高皇后,实在是后来追封的皇后。

    满洲人进关以后,顺治帝福临以六龄天子坐北京金銮殿,到顺治十年第一次选秀女。

    清代的后妃制度逐步地完善起来。

    清代选秀女,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,由户部主办。

    开始时,选看的范围很广,无论满洲、蒙古、汉军,只要在旗者,十三岁至十七岁的格格均得参加。

    过了十七岁的,谓之“逾岁”,可以免选。

    到康熙时,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文明接受了些,于是规定:“后族近支或母族系宗室、觉罗之女者,均可声明免选秀女。

    乾隆年间,上谕命驻防外省的旗员之女,凡同知以下和游击以下的文武官员之女,停其选送,以免往返跋涉之劳。

    这样,一些下级官员和兵勇、壮丁的女儿,可以免选了。

    嘉庆时,皇帝觉得皇后和妃嫔的亲姊妹,以及她们娘家兄弟的女儿,与众不同,虽不必免选,但应单独排班,慎重考虑。

    而公主们呢,不是皇帝的亲姑姑,便是皇帝的亲姐妹,甚至还有皇帝的亲女儿,她们下嫁后所生之女虽然不姓爱新觉罗,但血缘太近。

    姑姑的女儿是表姐妹,尚还可以;姐姐的女儿是外甥女;女儿的女儿则是外孙女,若还参加选秀,未免太荒唐了。于是规定以后不再参加选秀。

    嘉庆十八年上谕说:“八旗满洲、蒙古应行挑选女子,人数渐多,下届挑选时,除八旗满洲、蒙古自护军、领催以上女子们照旧备选外,其各项拜唐阿、马甲以下女子,著不必备选,著为令。”

    自嘉庆以后,选秀女的制度基本沿袭下来,没有太大的变化。

    唯有一项,即年已十七岁而从未参选者,不作为“逾龄”而免选,必须照旧应选。

    大格格虽然已经十八岁了,但是也必须进宫应选。

    如果大格格惧怕进宫,不去应选,那是要早作准备的,恐怕要在十三岁以前就得向旗里谎报身有残疾,那才有可能逃过这一关。

    而祖父景瑞从未想过让她免选,这就注定了她必须前去应选。

    至于是否被选中,当然主要在皇上,但自己也可以作些努力:比如减食几日,两夜不眠,其容貌之憔悴,一定会使皇上马上搁牌子。

    反之内心想要进宫的,那就不太容易了,大概除了爹娘给的这副容貌和身材外,也只有在装饰打扮上下些功夫,那是有限的。

    大格格独自坐在桌前,默默地想着心事,半天也未动茶碗儿一下,以至阿宝几次进来换水,把新沏的一壶茉莉京片都冲淡了,只好再换新的。

    到了子正时分,赵嬷嬷和王嬷嬷来了,立在身后等着给她梳妆打扮,大格格才站起身来,吩咐赵嬷嬷:“去把那件蓝底绣兰花的袍子拿来。”

    这件新近用苏州锦缎做的袍子,原是打算十月初十日她十八岁生日那天才穿的,而她今天就决定用了。

    赵嬷嬷和王嬷嬷明白大格格的心思,用心给她打扮起来。

    子时三刻,满洲镶蓝旗衙门预先准备的专送秀女的轿车停在了景瑞家门口。

    大格格在她祖父的窗外默默地站了片刻,转身走出院来,由阿宝扶着上了轿车。

    阿宝撤了凳子,塞在辕子下边的卡当里,就朝赶车的把式轻声说:“劳驾,起吧。我后头跟着跑。”

    于是,一阵清脆的青骡蹄子的踏地声,轿车出了劈柴胡同,顺西四牌楼大街一直往北,绕护国寺向皇城的北门——地安门跑去。

逐浪网(www.zhulang.com)原创小说,转载请注明。


上一页    返回首页    下一页
加入书签